當前位置:首頁 > 服務 > 消費者權益保護 > 消費風險提示
來源:
近期,詐騙團伙通過手機屏幕共享實施詐騙的案件頻發。詐騙分子常通過偽造身份(如“客服”“公檢法人員”等),以“微信百萬保障”“機票改簽”“自動扣費”“調整征信記錄”等為由,誘導受害人下載騰訊會議、抖音會議、銀聯會議、Zoom等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軟件或“木馬”病毒,共享受害人手機屏幕后誘騙其打開手機銀行APP,引導其在APP上輸入密碼、查看余額、綁卡驗證、轉賬交易等操作,使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賬戶被操作、資金被詐騙。該行為嚴重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,造成惡劣社會影響。四川金融監管局現風險提示如下:
一、謹慎開啟“屏幕共享”功能。消費者在接到自稱“平臺客服”或“執法人員”電話時,需提高警惕,不要輕易下載來路不明的軟件,不要與陌生人開啟“屏幕共享”功能。相關情況應立即通過官方客服電話、官方APP等正規渠道進行核實。
二、提升自我防范意識。要樹立防詐反詐意識,若已誤開共享屏幕且察覺異常,如手機被強制黑屏、收到風險彈窗提示或APP在非本人操作下被啟動等情況,應立即阻斷遠程操控,并聯系銀行客服或到網點緊急掛失,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。切勿通過銀行APP、微信、支付寶、云閃付等進行轉賬,避免造成經濟損失。
三、加強個人信息保護。個人身份證號碼、銀行卡號、密碼、驗證碼、生物識別信息(如指紋、人臉)等信息均屬于敏感數據,請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,不得向他人隨意透露,更不能將身份證、銀行卡等轉借他人使用。同時,建議消費者在手機銀行中謹慎使用小額免密支付功能,定期修改銀行卡密碼,避免多個賬戶使用同一密碼,降低信息泄露風險。
文章鏈接: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